当前位置:首页 > 唯美句子 > 正文内容

初中意动用法的文言文例句,初中文言文使动用法例句

tyi456BNML1个月前 (04-15)唯美句子8

一、文言文使动用法带例句

1.文言文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使动用法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③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

2.形容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二、判断方法。判断一个词是不是使动用法,方法有两种:

1.看能否在这个词里加进一个“使”字,加得进“使”就是使动,否则就不是。例如:⑦“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烧(之),加不进“使”字,“烧”是一般动词;走(之),使(之)逃跑,加得进,“走”就是使动用法。

2.根据句义判断。例如:⑧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李将军列传》)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判断两句中“从”字是不是使动,就要看句子的意义。⑧句中士卒比李广地位低,“从”当然是一般动词;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余骑高,“从”便是使动,如果说是沛公“跟随着”百余骑,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译方法。使动用法的翻译要注意避免两种错误:

1.意译混淆直译。如:例①可以意译为“项伯杀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译为“救活”而认为不是使动用法,如果单独解释“活”,那就一定要直译为“使……活”,不能意译混淆了直译。

2.附加宾语。即翻译时把宾语也一同带进去。如:有人将“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译为“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的“荣”翻译成“使你荣耀”,这都是错误的译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使……着急”,“使……荣耀”。

2.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

(1)什么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例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这就是“使动用法”的ة实质。ت

(2)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ة例如:ت

《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إ

《史记•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在上述诸例中,“王我”是“使我为王”,“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国异姓”是“使异姓立国”,“相之”是“使之为相”,“臣妾我”是“使我为臣妾”的意思。

(3)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

《左传•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左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

一般来说,专有名词用作使动,都有特殊所指,表示一种“比方”、“喻称”之义。

(4)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按照这个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战国策•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史记•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例中的“下鸟”,是“使鸟落下”的意思;“东苏子”,是“使苏子(苏秦)到东边(齐国)去”的ة意思。ت

(5)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刘向《新序•节大》:“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例中的“臣”后省“之”,“友”后也省“之”。“不得而臣”即“不得使之为臣”、“不得而友”即“不得使之为友”之意。

3.语文文言文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4.文言文的使动用法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有三种形式,分别为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概念认识例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郑伯克段于鄢》)引文中加下划线的“惊”字是典型的动词使动用法。

句中“吃惊”的不是庄公,而是姜氏,是难产而生的庄公“使(她的母亲姜氏)吃惊”。为什么这么说?从上下文意来看,姜氏从此之后就不喜欢庄公,其原因就是庄公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这种“逆生”就是难产,很容易导致母婴的死亡,因而,姜氏的“吃惊”就是很自然的。

另外,刚出生的婴儿没有意识,不可能对生养自己的母亲表示“吃惊”。所以说,“惊”这一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只能是宾语姜氏。

例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此句中的“舞”、“泣”这一动作的施行者分别是“潜蛟”和“嫠妇”,而使他们“舞”、“泣”的则是“余音”。从以上例子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 1.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某个动词充当句子谓语的时候,句子的主语并不是这个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行者,也就是说,充当谓语的动词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的这个动作。

2.解释这个动词时,应该在前面加“使”,成为“使(让)+宾+动词”的格式。例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秦族不会主动灭亡自己,而是山东豪俊“并起”的外部原因使自己灭亡了。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一,就是看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是不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的。

二、形式特征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语法特征是能带宾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带宾语。

能带宾语的动词称之为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动词称之为不及物动词。比如,醒、徘徊、合作、觉悟、休息、前进、竞赛、冲突、灭亡等动词就不能带宾语。

在古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常就是指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换言之,古汉语里,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最多见。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们以使动用法出现在句中时,也就带上了宾语。

例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苏洵《六国论》)例句中的“却”是不及物动词,后面带了指代“秦”的宾语“之”,“却”就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之)退却”。

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二,就是看句中的作谓语的动词是不是后面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如果是,就可以尝试从使动用法的角度去理解。

下列句中加下划词都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司马迁《陈涉世家》)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司马迁《淮阴侯列传》)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情况在古汉语里很少见。

这种用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及物动词带宾语,在形式上和动宾结构没什么区别,区别只是在意义上。也就是说,使动虽然也是及物性质的,但是,它的动作行为不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主动发出的,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使他们有这种动作行为。

例5: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这句中“朝”是及物动词,意为“朝见”。

但是,各诸侯国去朝见秦国,并不是自愿的,而是能“序八州”的强大的秦国迫使他们来朝见的。所以,“朝”应解释为“使(同列)朝见”。

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三,就是看宾语是不是主动发出这个动作行为,如果是外部的原因使宾语施行了这个动作行为,那就是使动用法。二是有些及物动词读音的改变(一般变为第四声),往往是使动用法。

例6:左右以君贱之也,食(sì)以草具。(《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这句“食”字后省略了代词“之”,应理解为“使(让)(他)吃粗劣的饭食”。

例7:中军置酒饮(yìn)归客。(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中的“饮”的词义就是“使饮”,使动用法就是当然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使动用法的及物动词的读音都改变,而且改变读音的也不限于及物动词,因而不能单纯从读音的变化来判断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四,就是思考上下文意是否表示的是使动的意思。

3.使动用法的语法特点。使动用法实际上是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句的内容。

虽然古汉语里并不常见兼语句,但是,能用兼语句的结构特点去理解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帮助应是很大的。先分析两个现代汉语兼语句的。

5.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使动:可以译为“使……怎么样”。

如:1、生死人而肉白骨译:使(让)死人活,使(让)白骨长肉。生,使……活/肉,使……长肉意动:可以译为“以……为……”一般有两种情况,翻译稍有区别。

如: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其父为宾客,译为现代汉语就是“把他的父亲当作(视为)宾客”宾客是名词,所以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把……当作(视为)……”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中间的“粪土”如: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美,“认为……美”美是形容词,所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认为……怎么样”意动用法一般只有形容词和名词。第一次来回答不知道满意不……。

6.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使动:可以译为“使……怎么样”。

如:1、生死人而肉白骨译:使(让)死人活,使(让)白骨长肉。生,使……活/肉,使……长肉意动:可以译为“以……为……”一般有两种情况,翻译稍有区别。

如: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其父为宾客,译为现代汉语就是“把他的父亲当作(视为)宾客”宾客是名词,所以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把……当作(视为)……”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中间的“粪土”如: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美,“认为……美”美是形容词,所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认为……怎么样”意动用法一般只有形容词和名词。第一次来回答不知道满意不……。

7.文言文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主要有:(一)不及物动词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例句: A. 1.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止血灵。

止:使……停止。 B. 1.(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见:xiàn使……现。

3.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败:使……打败仗。

4.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华之杀羊食七》惊心动魄:生死肉骨:滴水穿石:惊世骇俗:惊天动地:山有小口,才通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句: 1.富国强兵: 2.强兵足食: 3.丰衣足食:丰、足:使……丰足。 4.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

5.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6.良药苦口利于病:苦:使……苦。

7.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怀:使……怀念。

安老怀少:安:使……安逸。 8.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尊贵。 9.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稳固。 10.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受苦、受累、受穷。(三)名词使动用法:(少见)名词先用如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例:A. 1.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2.汗马功劳 3.生死肉骨肉:使……长肉。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做王。 B. 1.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

意动用法(一)名词意动: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译:把……当做。

例: 1.幕天席地: 2.草菅人命: 3.鱼肉百姓: 4.千金一刻: 5.友风而子雨: 6.稍稍宾客其父: 7.孟尝君客我: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越国以鄙远:(二)形容词意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认为……形。

1.不耻下问 2.是古非今 3.口是心非 4.重男轻女重文轻理 5.厚此薄彼 6.不远万里 7.邑人奇之 8.渔人甚异之使动、意动的区别 A.例:判断:当行动已成为事实,便构成使动。当其为心感受,规划想法时,并不意味着形成客观事实,因此为意动用法。

B.依据主宾关系判断:例:一般来说,使动句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它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句叙述的则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可以是事实,也可以不是事实。总之,意动句更侧重于心理意念的感受。

名词用如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例: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包举宇内包:像包袱皮一样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翼蔽沸公翼:像翅膀一样扩展:狼奔豕突计折蛇行土崩瓦解雷厉风行风起云涌灰飞烟灭狼吞虎咽风驰电掣风起云散例:豕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狐鸣呼曰老人儿啼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一样)(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今而君之犬马畜级(像对待……来畜养孔级)人皆得人隶使之 3.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朱亥樵杀晋鄙刀斫之臣请剑斩之口谏笔伐目见耳闻取而稿葬得佳者笼养之 4.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义不容辞理所当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例:卒廷见相如童子隅坐而执浊班门弄斧家喻户晓风餐露宿草行露宿道芷阳而间行(从小路)庙礼之(二)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内立法度(在国内)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扩展:里应外合左顾右盼前仰后合东奔西跑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北筑长城(在北部)雨泽下注(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例:冬,晋灭虢夜缒而出乃夜驰之沛公军晓行夜宿白日做梦 2.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日夜望将军至 3.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例:蒸蒸日上江河日下日积月累日新月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数(量)词作状语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顾茅庐四通八达百思不解一见钟情一见如故一反常态动词作状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

8.初中文言文使动用法整理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使动用法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③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

2.形容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9.名词使动用法例句

(1)名词的使动用法

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前者一般是专有名词的活用.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词或方面名词.

例句: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二)动词活用为名词

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例句:

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

③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

一)名词意动: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译:把……当做。

例:

1.幕天席地: 2.草菅人命: 3.鱼肉百姓: 4.千金一刻:

5.友风而子雨: 6.稍稍宾客其父: 7.孟尝君客我: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越国以鄙远:

(三)形容词意动:

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认为……形。

1.不耻下问 2.是古非今 3.口是心非 4.重男轻女重文轻理

5.厚此薄彼 6.不远万里 7.邑人奇之 8.渔人甚异之

使动、意动的区别

A.例:判断:当行动已成为事实,便构成使动。

当其为心感受,规划想法时,并不意味着形成客观事实,因此为意动用法。

B.依据主宾关系判断:例:一般来说,使动句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它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句叙述的则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可以是事实,也可以不是事实。总之,意动句更侧重于心理意念的感受。

名词用如状语

二、初中文言文使动用法例句

1.初中文言文使动用法整理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

学习使动用法需注意以下三点:一、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1.动词使动用法。

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③叫声屈动地惊天。

(《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2.形容词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2.初中教材中使动用法的5个例句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

[编辑本段]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二、名词使动用法

[编辑本段]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编辑本段]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寒:使神骨凄寒。

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编辑本段]

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3.初中文言文使动用法整理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使动用法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③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

2.形容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4.初中文言文动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③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

2.形容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二、判断方法。判断一个词是不是使动用法,方法有两种:

1.看能否在这个词里加进一个“使”字,加得进“使”就是使动,否则就不是。例如:⑦“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烧(之),加不进“使”字,“烧”是一般动词;走(之),使(之)逃跑,加得进,“走”就是使动用法。

2.根据句义判断。例如:⑧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李将军列传》)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判断两句中“从”字是不是使动,就要看句子的意义。⑧句中士卒比李广地位低,“从”当然是一般动词;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余骑高,“从”便是使动,如果说是沛公“跟随着”百余骑,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译方法。使动用法的翻译要注意避免两种错误:

1.意译混淆直译。如:例①可以意译为“项伯杀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译为“救活”而认为不是使动用法,如果单独解释“活”,那就一定要直译为“使……活”,不能意译混淆了直译。

2.附加宾语。即翻译时把宾语也一同带进去。如:有人将“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译为“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的“荣”翻译成“使你荣耀”,这都是错误的译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使……着急”,“使……荣耀”。

5.【词类活用的类型和举例.全部的举例都要初中的文言文,老师规定啊】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藏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名词用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邻之厚,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4.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例如:不及物动词类: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犯孀酉隆罚》)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4.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4.3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犯孀酉隆罚》)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5、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5.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例如: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匪的选罚》) 5.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铁锥传》)桃花源记伤仲永泊船瓜洲陈涉世家西江月这些是初中的.例句后面不是标出处了嘛.挑出来就好了啊.。

6.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

(1)什么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例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这就是“使动用法”的ة实质。ت

(2)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ة例如:ت

《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إ

《史记•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在上述诸例中,“王我”是“使我为王”,“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国异姓”是“使异姓立国”,“相之”是“使之为相”,“臣妾我”是“使我为臣妾”的意思。

(3)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

《左传•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左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

一般来说,专有名词用作使动,都有特殊所指,表示一种“比方”、“喻称”之义。

(4)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按照这个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战国策•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史记•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例中的“下鸟”,是“使鸟落下”的意思;“东苏子”,是“使苏子(苏秦)到东边(齐国)去”的ة意思。ت

(5)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刘向《新序•节大》:“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例中的“臣”后省“之”,“友”后也省“之”。“不得而臣”即“不得使之为臣”、“不得而友”即“不得使之为友”之意。

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初中文言文的

1.文言文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主要有:(一)不及物动词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例句: A. 1.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止血灵。

止:使……停止。 B. 1.(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见:xiàn使……现。

3.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败:使……打败仗。

4.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华之杀羊食七》惊心动魄:生死肉骨:滴水穿石:惊世骇俗:惊天动地:山有小口,才通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句: 1.富国强兵: 2.强兵足食: 3.丰衣足食:丰、足:使……丰足。 4.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

5.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6.良药苦口利于病:苦:使……苦。

7.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怀:使……怀念。

安老怀少:安:使……安逸。 8.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尊贵。 9.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稳固。 10.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受苦、受累、受穷。(三)名词使动用法:(少见)名词先用如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例:A. 1.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2.汗马功劳 3.生死肉骨肉:使……长肉。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做王。 B. 1.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

意动用法(一)名词意动: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译:把……当做。

例: 1.幕天席地: 2.草菅人命: 3.鱼肉百姓: 4.千金一刻: 5.友风而子雨: 6.稍稍宾客其父: 7.孟尝君客我: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越国以鄙远:(二)形容词意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认为……形。

1.不耻下问 2.是古非今 3.口是心非 4.重男轻女重文轻理 5.厚此薄彼 6.不远万里 7.邑人奇之 8.渔人甚异之使动、意动的区别 A.例:判断:当行动已成为事实,便构成使动。当其为心感受,规划想法时,并不意味着形成客观事实,因此为意动用法。

B.依据主宾关系判断:例:一般来说,使动句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它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句叙述的则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可以是事实,也可以不是事实。总之,意动句更侧重于心理意念的感受。

名词用如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例: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包举宇内包:像包袱皮一样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翼蔽沸公翼:像翅膀一样扩展:狼奔豕突计折蛇行土崩瓦解雷厉风行风起云涌灰飞烟灭狼吞虎咽风驰电掣风起云散例:豕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狐鸣呼曰老人儿啼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一样)(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今而君之犬马畜级(像对待……来畜养孔级)人皆得人隶使之 3.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朱亥樵杀晋鄙刀斫之臣请剑斩之口谏笔伐目见耳闻取而稿葬得佳者笼养之 4.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义不容辞理所当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例:卒廷见相如童子隅坐而执浊班门弄斧家喻户晓风餐露宿草行露宿道芷阳而间行(从小路)庙礼之(二)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内立法度(在国内)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扩展:里应外合左顾右盼前仰后合东奔西跑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北筑长城(在北部)雨泽下注(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例:冬,晋灭虢夜缒而出乃夜驰之沛公军晓行夜宿白日做梦 2.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日夜望将军至 3.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例:蒸蒸日上江河日下日积月累日新月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数(量)词作状语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顾茅庐四通八达百思不解一见钟情一见如故一反常态动词作状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

2.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使动:可以译为“使……怎么样”。

如:1、生死人而肉白骨译:使(让)死人活,使(让)白骨长肉。生,使……活/肉,使……长肉意动:可以译为“以……为……”一般有两种情况,翻译稍有区别。

如: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其父为宾客,译为现代汉语就是“把他的父亲当作(视为)宾客”宾客是名词,所以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把……当作(视为)……”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中间的“粪土”如: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美,“认为……美”美是形容词,所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认为……怎么样”意动用法一般只有形容词和名词。第一次来回答不知道满意不……。

3.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和意动,主要是从翻译的意义上来区别的。所谓使动,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例如《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句中,主语是"君",但"生"并非"君"的行为,而是"君"使宾语"之"发出的行为。"生之"要译为"使我活",凡在语译中动词前要加"使、让"等词语的,我们称之为使动。

所谓意动,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就是谓语或具有了谓语的性质状态,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做谓语"的意思。意动只是一种主观上的认识,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如“若毒之乎”句中的"毒"。是主语"若"的主观想法。最主要的判别方法,就是区分翻译意义。翻译为使让……怎么样,就是使动用法。如果翻译为以……为……,就是意动用法

4.高中文言文中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1.语义区别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②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①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2.语法区别

①使动可以省略宾语,意动不可

②谓语灵活性不同

【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详细解释】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让„„做丞相)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势力削弱)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孟尝君客我。(把„„当作客人)

5.唐宋八大家和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的知识是初中的重点知识吗

唐宋八大家可以这样记:三“苏”韩柳曾王欧(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

初中文言文中意动用法的词语有:《伤仲永》中的“父异焉”的“异”,“邑人奇之”的“奇”,《桃花源记》中的“渔人甚异之”的“异”等。

初中文言文中使动用法的词语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天欲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苦、劳、饿、空乏、拂乱、动、忍”皆为使动词。

这些,老师在上课时都会强调的。因为,即使中考不考,也要为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我们要为孩子的终身学习负责。

6.怎么判断古文里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一)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四)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二)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②孟尝君客我。(把……当作客人)区分“使动”“意动”实践操练下列各句中均有活用的词,或“意动”,或“使动”,请你分别指出。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与妻书》) 3.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5.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勾践灭吴》)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7.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冯谖客孟尝君》) 8.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9.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孟子·告子上》) 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1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1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 13.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 14.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 15.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1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17.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18.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愚公移山》) 19.义不杀少而杀众。(《墨子》) 20.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参考答案】 1.忿恚:使……愤怒,使动用法。(句意:吴广故意屡次说将想逃亡,使尉吏愤怒。)

2.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句意:一定也会乐于牺牲我和你自身的福利。)

3.小:认为……变小,意动用法。(句意:登上泰山而认为天下都变小了。)

4.阙:使……减少,使动用法。(句意: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5.洁:使……干净;美:使……美丽;饱:使……吃饱,使动用法。

(句意:使他们住干净之所,穿美丽之衣,吃饱腹之食。) 6.走:使……逃跑,使动用法。

(句意:曹操军队的战船正首尾连接在一起,我们可用火攻他们而使他们逃跑。) 7.贱:以……为贱,意动用法。

(句意:孟尝君身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给冯谖吃一些粗糙的食物。) 8.病:使……生病,使动用法。

(句意:供养充足,又按时活动,那么天也不能使人生病。) 9.贵:使……成为贵;贱:使……成为贱,使动用法。

(句意:赵孟加官晋爵使之尊贵的人,赵孟也能夺去他的官爵使他变得地位低贱。) 10.息:使……停止,使动用法。

(句意: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7.高中文言文中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one*** art回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Z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novlenk.com/11222.html

分享给朋友:

“初中意动用法的文言文例句,初中文言文使动用法例句” 的相关文章

总感觉“人很累”若有这3个信号,表示你真该休息休息了

总感觉“人很累”若有这3个信号,表示你真该休息休息了,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感觉非常疲劳是许多人出现过的情况,特别是在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或者长时间睡眠时间不够后身体疲惫感明显,要通过适当休息来缓解,才能逐渐恢复精力充沛状态。但有的人不单纯疲劳,同时还有其他信号发出,可能是身体被过度透支了,依然没有正...

“讠”“出”念什么字, “诎”读音和含义

“讠”“出”念什么字, “诎”读音和含义,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祖宗的东西,真的是穷尽一生都学不完。不过,是否能学完已经不重要了,能在先辈的智慧里每日洗礼,也是一件非常幸运且愉快的事情。关于汉字“诎”字的读音为qū,楚国文字这样写:,小篆这样写:,楷体这样写,简化后写做。形声字,从言,出声,本义为言语...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如果有人能诉说痛苦,那么又有谁愿意在夜里,独自默默地哭泣?《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真的是涨知识了!唐朝21位皇帝在位时间及评价一览!

真的是涨知识了!唐朝21位皇帝在位时间及评价一览!,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唐朝,这个充满繁荣与辉煌的朝代,前后历经近三百年的统治,孕育了无数英明神武的皇帝。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张表格,来了解唐朝21位皇帝的在位时间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一、初唐时期唐高祖李渊(618年-626年在位):作为唐朝的开国皇...

这首经典宋词,仅凭一字,便妙绝千古

这首经典宋词,仅凭一字,便妙绝千古,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古人写诗词,非常讲究练字,练字就是推敲揣摩用字,挑选出最贴字最适合的词,甚至追求翻新出奇。在下诗词中,有几句诗经常被当成练字代表,其中一句是“红杏枝头春意闹”,最后一个“闹”,妙绝千古,被历代评家赞赏。不过,再精妙的用字,都得依托于整体诗词,所...

元稹《菊花》欣赏

元稹《菊花》欣赏,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品行高洁,生命顽强这里,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是写一个爱菊花的形象:1、家里种的菊花多,且是绕舍的多,人住菊花海了。2、人绕着家看菊花,悠悠然然地不知不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