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唯美句子 > 正文内容

与烛之武退秦师相似的文言文 烛之武退秦师

tyi456BNML1个月前 (04-18)唯美句子4

一、《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讲公元前630年,秦、晋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毅然前去与敌国交涉。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①

晋侯、秦伯围郑②,以其无礼于晋③,且贰于楚也④。晋军函陵⑤,秦军氾南⑥。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⑦:“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⑧,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⑨,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①烛之武:本名武,此处指烛地叫武的人。退:使撤退。

②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③无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作公子时流亡经过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之事。

④贰:对晋有二心,与楚亲近。晋、楚城濮之战时,郑国曾派兵援助楚国。

⑤军:驻扎。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⑥氾(fán)南:水之南。

⑦佚之狐:郑国大夫。郑伯:郑文公。

⑧缒(zhuì):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⑨鄙:边疆,这里作动词,意为开辟边疆。越国以鄙远:越过晋国把远离秦国的郑国作为边境。

⑩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后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行李:外交使节。

共:同“供”,供给。乏困:在食宿方面的不足。

赐:恩惠,指秦穆公帮助晋惠公回国继位之事。

版:打土墙用的夹板,这里指防御工事。

厌:同“餍”,饱,满足。

封:疆界,这里作动词,意为疆界。

阙:通“缺”,损害。

说:同“悦”,喜悦。

杞子、逢孙、杨孙:都是秦国大夫。戍:防守。

子犯:狐偃,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父。

微:非,无。夫人:此人,指秦穆公。

敝(bì):动词,害。

所与:同盟者。

知:通“智”,明智。

乱:分裂。整:联合,团结。

【白话翻译】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有什么能满足晋国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考虑考虑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作品背景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文学赏析

内容结构

文章首段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并埋下两处伏笔:郑无礼于晋,与秦无关;晋、秦不在一处。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其中,佚之狐举贤和烛之武先“辞”后“许”,行文波澜起伏,颇具戏剧性。

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亡郑”、“陪邻”、“舍郑”,皆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旧事重提,触及秦伯的恨处,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后必“阙秦”。烛之武的说秦之词,句句令人毛骨悚然,具有撼人的逻辑力量,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第四段叙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此段行文又一张一弛,先是“子犯请击之”,令气氛陡然又紧;文公“未可”,又松;直到“亦去之”,读者的心才安然放稳。

行文特色

一、伏笔照应,组织严密。该文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是晋国为了征服异己,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这一事件的发生,与秦毫无关系,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为全文作了铺垫。秦、晋虽是联合,二者并不是无隙可乘,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孤立了晋国,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有头有尾,结构严密,事件交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充分,收尾也圆满。

二、波澜起伏,生动活泼。行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秦君,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波折。郑文公的引咎自责,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烛之武在说秦君的时候,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秦、晋关系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最后对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晋军偃旗息鼓,一场风波,终于平息。这样一张一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三、详略得当,说理透彻。文章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都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层次井然。在说理这个主题上,着意描绘人物语言,使辞令引人入胜。语言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全部说辞只有短短的一百多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动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名家点评

【清】吴楚材、吴调侯:郑近于晋,而远于秦秦得郑而晋收之,势必至者。越国鄙远,亡郑陪邻,阙秦利晋,俱为至理。古今破同事之国,多用此说。篇中前段写亡郑乃以陪晋,后段写亡郑即以亡秦,中间引晋背秦一证,思之毛骨俱竦。宜乎秦伯之不但去郑,而且戍郑也。(《古文观止》卷一)

【清】过珙:得势全在“秦、晋围郑,既知亡”二语,先令人气平了一半。以后纡徐曲折,言言刺入秦伯心窝里去。词令之妙,一至于此。其悦而且戍也,固宜。(《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卷一)

二、高中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成语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秦晋联军大兵压境,弱小的郑国孤立无援而危于累卵,正像佚之狐所言“国危矣”。

【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郑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际,没有在慌乱中开门投降,也不是匆忙地发布迎战动员命令,而是果断接受佚之狐的建议,与名不见经传且已“退居二线”的烛之武坦诚相见,让他去说秦君。

【临危受命】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捐弃年轻时不得志的前怨,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接受使命,表现出顾全大局的气度和胸有成竹的智慧。

【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秦晋两国虽然国君之间世代互为婚姻,但是政治家决策及行为方式必从本国利益出发。由于地理位置关系的客观原因以及曾经的嫌隙,两国之间本来就貌合神离,尤其是秦伯的狐疑两端,这些都让烛之武看得一清二楚。

【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烛之武在充分了解秦伯狂妄自大、利令智昏、动摇不定等心理的前提下,先向秦伯示弱,满足其虚荣心,解除其戒备心理,为让秦伯接受自己的观点做好了心理准备。

【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烛之武知己知彼,因势利导,以利害关系说动了秦伯。秦伯的单方面退兵,使秦晋联盟分崩离析,郑国的倒悬之危终于在烛之武一番细针密线的论说中迎刃而解。

三、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整理

1.《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详细】

翻译(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

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5)泛(fán)南:古代东泛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6)佚(yì)之:郑国大夫。(7)若:假如。

使:派。见:进见。

(8)辞:推辞。(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这。过,过错。

(13)然:然而。(14)许之:答应这件事。

许,答应。(15)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16)既:已经。亡郑:使郑亡。

(17)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18)越国以鄙(bǐ)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

越,越过。鄙,边邑。

这里作动词。(19)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焉,哪里,怎么。

以:来。陪,同“倍”,增加。

之(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0)行李:也作“行吏”,外交使节。

共(gōng):通“供”,供给。(21)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

尝,曾经。为,给予。

赐,恩惠。为。

赐:施恩。许:答应。

(22)朝济而夕设版焉:(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济,渡河。

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23)厌:通“餍”,满足。(24)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

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

(25)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

肆,延伸,扩张。封:疆界。

(26)阙:使。减损。

盟:结盟。戍:守卫。

还:撤军回国。(27)因:依靠。

敝:损害。(28)敝:损害(29)知:通“智”,明智。

(30)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31)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32)去之:离开郑国。

比较重要的实词注释 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把。.作为边邑。)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知识点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亦去之。

[color=Blue][size=4][译文][/size][/color]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泛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3.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实词和虚词

◎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准许.(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④quē通“缺”⑤jué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5、微①细小,轻微(同现义)②衰败国势衰微.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⑥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③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⑤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通假字①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②共其乏困(共,通“供”)③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④秦伯说(说,通“悦”)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文言句式①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③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④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希望对你有用。

4.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虚词和句式总结

重要实词 1、贰①“二”的大写.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④quē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①没有②细小,轻微(同现义)例:动力其微骇然已解③衰败国势衰微.例:死秦孝公以来周氏甚微.④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⑤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⑥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⑦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7辞①\x09口实(例:愈加其罪何患无辞.)②\x09文辞(例:而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③\x09借口(例:君子疾曰:欲之而心为之辞.)④\x09命令(例:今者来辞代罪.)⑤\x09一种(例:归去来兮辞.)⑥\x09(例:辞曰:臣之壮也.)重要虚词 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来,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是寡人之过也(的)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臣之壮年---行李之往来⑥烛之武(介于性命之间的助词)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③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⑤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⑦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⑧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⑨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⑩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11.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②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③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④秦伯说(说,通“悦”,赞同,高兴)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⑥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⑥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官职;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文言句式①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③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④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⑤(烛之武)辞曰省略句⑥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⑧(晋。

5.烛之武退秦师中古汉语知识总结

一、《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

泛(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

若不阙(quē)秦逢(páng)孙

夫晋(fú),何厌之有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

三、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4.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四、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意:“把……当做”,今意:认为。

“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行李“,古意:出使的人,今意:出行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乏困”,古意:缺少的东西,今意: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意:那个人,今意:成年男子的配偶。

5.亦去之。“去”,古意:离开,今意:往。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晋军函陵省略介词——于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烛之武

3.许之。省略主语——烛之武

4.夜缒而出。省略宾语——烛之武

5.敢以烦执事。省略宾语——这件事情

6.许君焦、瑕。省略主语——晋惠公

(二)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1.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

状语后置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2.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六、重要虚词总结归纳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的)

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6.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所有文言虚词解释

?wtp=tt

去看看吧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8643632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的)

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7.《烛之武退秦师》归纳层意

《左传》工于记言,许多外交辞令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前人将《左传》的这个特点称之为“行人辞令之美”!“行人”即指外交特使"。《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

本文的中心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而使之退兵。说辞虽仅125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宕,表达了五层意思。

第一层:坦言“知亡”,示弱臣服,以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为说服提供契机。

第二层:指出若“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反面推理,告之“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层:从正面来说若“舍郑”,郑国则愿作为秦国“行李之往来”的东道主,对秦“亦无所害”,既进一步说明了不能灭郑的原因,又为后来秦郑联盟铺平了道路。从第二、三层来看,烛之武的机警和智慧还表现在:他能审时度势,明白秦伯是可以争取的。郑被“晋侯,秦伯围”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但这两件事仅与晋侯利害相关,与秦伯关系不大,烛之武揪住了这一点。他奉命去说秦君,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而在说辞中,表现的却是处处为秦说话,处处为秦打算。辞婉而理骋。

第四层:直陈往事,使秦穆公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以此来瓦解秦晋联盟。“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于简洁、温文尔雅的劝诫中勾勒出:晋国言而无信的贪婪嘴脸,并暗示了“此竖子也,不足与盟”。其言博而奥。

第五层:指出晋国灭郑之后,必然“阙秦”。两个反问句,语气激切,字挟风霜。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向秦伯指明了谁是真正的盟友?谁是笑里藏刀的敌人?谁是你争霸天下的障碍?就当时的形势来说,秦晋两国都有争霸天下的野心,烛之武抓住了秦伯的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使“秦伯说,与郑人盟”。真可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烛之武的这段说辞,举重若轻,他能揣度时事,抓住矛盾的焦点,深入秦伯的内心,把握其心理;字辞端正委婉,既坦言事实,又不***秦伯,也不丧失本国尊严,不卑不亢,理由充分,分寸恰当,使“辞令”呈现出雄辩的逻辑力量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显示了“行人辞令之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Z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novlenk.com/11680.html

分享给朋友:

“与烛之武退秦师相似的文言文 烛之武退秦师” 的相关文章

最美元宵诗词,只要看这四首就够了

最美元宵诗词,只要看这四首就够了,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词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表达出在同样节日里的迥然心境,一喜一悲,一浪漫一伤情,十分鲜明。结构上又具对称回环之美,是一首言语浅近,构思巧妙,意味隽永的好词。而女主人公大起大落的情感变化,又给人留下巨大的故事想象空间。《青玉案·元夕》【宋代...

最美一首古诗词,祝愿阖家团圆

最美一首古诗词,祝愿阖家团圆,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中秋月圆,清辉漫洒,熄掉油灯后感受这一刻的景致,甚美;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引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

诸葛亮为何要害赵云,难道是顾全大局

诸葛亮为何要害赵云,难道是顾全大局,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大家都知道赵云是刘备手下一名骁勇善战,不可多得的大将,据说诸葛亮长期不用赵云,甚至还有传言说赵云的死与诸葛亮还有一些关系。这一切是谣言还是事实呢?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为何要害赵云据说诸葛亮害死赵云是因为害怕赵云有独揽大权的机会。赵云为...

重阳节的祝福简短语句 重阳节问候语

重阳节的祝福简短语句 重阳节问候语,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 1、九月九日登高望,天气晴好艳阳照!菊花朵朵轻绽放,枫叶片片似火烧!家人在身边,朋友在身旁,幸福日子要珍惜,从来美丽由心来,快乐开心万年长!  2、重阳重阳万事不难,在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里,祝你们全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3、重阳节,酿杯快...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赏析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赏析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前两句对朝雨和春柳的描写,给你丰富的想象空间:渭城笼罩在一片濛濛春雨中,而渭城的那个客舍,正在饯别,客舍外的青青杨柳见证了朋友之间的难分难舍。离别之地的春色清新,离别之后呢,西出阳关就是“春风不度”的荒凉了。三、四句的“再尽一杯”...

中秋最佳赏月时间是何时来看→

中秋最佳赏月时间是何时来看→,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9月29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最佳赏月时间来了天文科普专家告诉记者今年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最圆时间出现在傍晚时分且月升时间与最圆即满月时间几乎重合是赏月绝佳时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出现在农历十六的满月居多。但是,今年八...